• 首页>
  • 考古发现>
  • 考古证明:中国有两百万年人类史,一万年文化史,五千年文明史

考古证明:中国有两百万年人类史,一万年文化史,五千年文明史

2025-02-18 16:58:31阅读量:14 字体:

近代以来,在西方历史话语体系下,中华文明一度被置于西方文明之下,中国人种也被认为源自西方,这就是“中华文明西来说”、以及“中国人种西来说”。

随着地下文物不断地“挺身而出”,事实证明中华文明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,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文明。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,中国有着两百万年的人类史,一万年的文化史,五千年的文明史。

考古证明:中国有两百万年人类史,一万年文化史,五千年文明史

两百万年的人类史

关于中国境内的古人类,最广为人知的是云南元谋人(距今170万年)、陕西蓝田人、湖北郧县人、北京人、河南许昌人等等,但实际上最早的是河北泥河湾人。

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群,位于河北张家口阳原县一带,该遗址群东西长82公里、南北宽27公里,一共分布着80多座已经发现的遗址,超过百万年的遗址有21处。

其中,距今时间最远的是马圈沟遗址。在马圈沟遗址中,考古发现距今200万年前的饭桌,当时马圈沟先民群食大象,如今还能看到他们敲骨吸髓、骨瓜取肉的种种痕迹。由此可见,中国至少已有200万年的人类史。

关于泥河湾遗址群,还有两点值得一提:一是泥河湾遗址群涵盖新旧石器时代,从距今200到距今1万年的遗址都有,这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,更说明了泥河湾古人类一脉相承200万年;二是阳原县官厅村的小长梁遗址,距今大约160万年,考古发现他们的石器风格,与后来北京人的非常相似,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文化传承。


一万年以上的文化史

在距今1万多年时,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。从距今1万多年到5000年时,考古发现很多文化遗址,比如以下:

三十年前,在湖南永州道县,考古发现玉蟾岩遗址,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的水稻,刷新了历史纪录。该遗址距今超过1.4万年。在更早的时候,在湖南常德澧县发现“城头山遗址”,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拥有完整城墙系统的古城,被誉为“中国最早的城市”,距今时间6000年左右。在此之后,湖南湖北地区也有很多上古遗址,说明该地区在上古拥有璀璨的文明。

在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,考古发现“查海遗址”,距今已有万年历史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村”。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、石器、玉器、猪骨等文物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石块堆塑出的“龙”(见下图),被誉为“中华第一龙”。后来分布在内蒙东部、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,应该是查海遗址的继承者。

在河南漯河舞阳地区,考古发现“贾湖遗址”,距今已有9000年,出土有刻在龟甲上的“贾湖刻符”(见上图),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酒,世界上第一个骨笛,以及各种陶器等。如今,不少中国学者认为贾湖刻符就是原始汉字,但这一结论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认同。

贾湖遗址之后到距今5000年时,出土的文化遗址数不胜数,主要分布在黄河与长江流域,笔者在此就不赘言了。

铁证如山!上述这些上古遗址,明确无误地说明,中国已有万年以上的文化史。


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

在距今5500年左右,中国进入了文明时代,开始出现上古古国,比如以下二个古国:

在河南郑州巩义黄河南岸,考古发现“双槐树遗址”,距今5300年,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,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,发现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,里面出土了“北斗九星”,印证了先秦文献中的“北斗九星,七现二隐”之说,可能其中二颗星星后来看不见了,所以后世常说“北斗七星”。因此,该遗址被称为“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”、“河洛古国”,夏朝以“伊洛”为核心区显然是有传承的。

在浙江杭州余杭区,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,考古发现“良渚遗址”,距今5300年,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,拥有庞大的水利系统,以及各种精美文物等。可以说,良渚社会已经进入国家时代,用“良渚古国”称呼更为适合。关于这座遗址,笔者不再赘言,公认的定论是“在所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,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地区之一”。

有人说,衡量文明的标准是“城市、文字、青铜、神庙和祭坛”,双槐树古城、良渚古城都没有文字出土,没有理由说它们已经进入文明时代!其实,以前的文明标准是西方提出的,除了文字都是物质化体现,而全世界各种文明发展各不相同,不可能以一条标准衡量所有文明。比如,美洲玛雅没有发展出青铜,算不算文明;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没有文字,他们难道没有进入文明社会?另外,什么程度的文字、青铜、城市等才算达到标准?可见,西方这一套标准问题很多,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。

如今,中国兼顾其他文明特点,提出的文明标准是:“生产发展,人口增加,出现城市”、“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,出现阶级”、“权力不断强化、出现王权和国家”。相比西方的文明标准,是不是更客观更全面一些,大家都有判断能力。以此判断,中华文明史至少5500余年。

其实,以贾湖遗址、双墩遗址(该遗址有630个原始字符)来衡量,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中国文明史有8000年。


总之,考古发现足以证明,中国拥有百万年人类史、一万年文化史、五千多年文明史,一脉相承、没有断层,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。因此,中国古人类到底是从非洲迁移而来,还是独立起源的,还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之所以说中国传承没有断层,其中一个证据是“铲形门齿”(见上图)。元谋人、北京人等中国古人类都有“铲形门齿”,而今天大约有80%—90%的现代中国人有“铲形门齿”,黑人只占11.6%,白种人只占8.4%。因此,通过基因研究“推算”出的“现代中国人是数万年前从非洲迁徙而来的后代”的观点并不准确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为什么刘娥被逐出京城(政治斗争)

    为什么刘娥被逐出京城(政治斗争)

    自古以来,朝堂官场的争斗就像是一幅不断变幻的画卷,在这场斗争中,有人因才华横溢而受宠,有人则因权谋纷争而失势。宋朝时期也不例外,其中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便是宋太宗时期,宰相寇准与皇后刘娥之间的明争暗...

    阅读: 2215

  • 别在孩子身上乱玩辛者库的梗 什么是辛者库

    别在孩子身上乱玩辛者库的梗 什么是辛者库

    近日,孩子们在幼儿园养鸡、炒菜的视频在网络平台走红,在劳动时孩子们都很开心,有媒体人称这是辛者库幼儿园”,幼儿园来事反驳媒体人不要乱玩梗。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劳动的初衷是培养动手能力,让他们都...

    阅读: 750

  • 律师称“骨灰房”或涉嫌违法 骨灰房是否影响生活秩序

    律师称“骨灰房”或涉嫌违法 骨灰房是否影响生活秩序

   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,多地出现购买商品房用来放骨灰盒的现象,律师称,如果这样的情况影响周围业主的正常生活秩序,已构成违法。商品房购买是用来居住的,如果进行经营使用这样的行为涉嫌违法,如果骨灰房导致其他业...

    阅读: 2573

  • 救人殉职副镇长被发现时右手高举 副镇长职责是什么

    救人殉职副镇长被发现时右手高举 副镇长职责是什么

    4月4日,因救人失联17小时的众埠镇副镇长被找到,已无生命体征,被发现时右手高举。工作人员称副镇长一直以来都认真负责,工作亲力亲为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在现场表示,大家心情都很复杂,始终坚信的奇迹并没有发...

    阅读: 2329

  • 清明扫墓后全村人在墓旁聚餐 扫墓后为什么聚餐

    清明扫墓后全村人在墓旁聚餐 扫墓后为什么聚餐

    清明节是中国民族传统的祭祀活动,海南一处乡村的村民在扫墓之后直接在墓地旁边聚餐,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活动。据了解,扫墓后聚餐是当地古老的习俗,全村所有人都会准备祭品,祭扫祖先陵墓之后,不会立即离开全村...

    阅读: 2061

  • 男子举报缺斤少两遭商家殴打 如何举报缺斤少两

    男子举报缺斤少两遭商家殴打 如何举报缺斤少两

    4月2日,江苏一男子在购买龙虾时发现商家缺斤少两,举报后遭到商家掐脖殴打,男子报警之后仍未得到商家的道歉和赔偿,案件还在处理中。这名男子表示其实缺斤少两这种行为并不算特别恶劣,但是商家在被揭露真面目后...

    阅读: 2029

  • 男人哪些痣不好(眉眼外侧有痣)

    男人哪些痣不好(眉眼外侧有痣)

    眉眼外侧有痣、左眼角下方有痣、嘴角上方内侧有痣等。在寻找爱情的道路上,每个女孩都梦想着遇见自己的白马王子,与其共度一生。然而,在找到真爱之前,许多女孩可能会遇到几个不太靠谱的男人。在面相学中,这些痣相...

    阅读: 1581

  • 有酒窝的女人面相到底好不好 (好)

    有酒窝的女人面相到底好不好 (好)

    拥有酒窝的女性面相通常是不错的,在事业上面比较敬业。在古代诗经中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中的倩”字被解释为微笑时出现在两颊的酒窝。许多人的脸上都会有一个或两个酒窝,这种微笑时的特...

    阅读: 1067

  • 常见的旺夫的女人面相有哪些(额头开阔饱满)

    常见的旺夫的女人面相有哪些(额头开阔饱满)

    额头开阔饱满、卧蚕饱满、耳垂厚实大。在现实生活中,有些父母会倾向于选择长相圆润的女孩子作为自己的儿媳妇,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女孩性格温和,有福相,能够旺夫。在面相学中,这些特征的女人面相被认为是旺夫的。...

    阅读: 1509

  • 女人鼻子上长痣的面相怎么样(财运佳)

    女人鼻子上长痣的面相怎么样(财运佳)

    鼻子上长痣的女性通常拥有财运佳、婚姻美满、颜值出众和温和性格等优点。提起女人鼻子上的痣,你可能会联想到那些魅力四射的美女,比如韩佳人和全智贤。她们不仅颜值高,演技了得,鼻子上的痣更是为她们增添了一份别...

    阅读: 1422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