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>
  • 未解之谜>
  • 2000多年前人类就会用电池?古代文明的黑科技,为何又突然消失?

2000多年前人类就会用电池?古代文明的黑科技,为何又突然消失?

2025-02-19 02:57:32阅读量:14 字体:

历史有很多未解之谜,譬如王莽时代的游标卡尺、战国时代的玻璃杯,还有伊拉克2000年前的干电池,那时候人类就会用电?这事你敢信?

电池如果出现在现代日常生活中,那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玩意,但如果出现在2000年前的伊拉克,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?这到底是文物还是外星文明的遗物?难道当时的人就懂得制造和使用电池了吗?关于电的历史要改写?

巴格达郊外的惊人发现

古老的干电池,最初是在伊拉克巴格达附近,被铁路工人们发现的。1936 年6月,巴格达附近的铁路工人们,突然挖到一座古墓。作为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所在地之一,巴格达地下有墓葬算不上什么稀奇事,大约就如西安随便一挖就是古墓一样。

发现古墓后,考古队开始入场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,最终确认这是一座建于公元前225年左右,古安息时代的墓葬。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,墓葬中出土了彩色玻璃、金银器皿等众多文物,最让人惊奇的并不是这些,而是一些造型奇特的陶罐

2000多年前人类就会用电池?古代文明的黑科技,为何又突然消失?

这些陶罐里边都残存着生锈的铜管和铁棒,用类似沥青之类的物质固定在陶罐里。最开始人们并不知道这些陶罐到底是作何用途,后来随着研究深入,德国考古学家、时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威廉·卡维尼格,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,这其实是古人使用的电池。

据卡维尼格研究发现,沥青充斥在铜管中间,把铜管和铁棒隔绝开,起到了绝缘体的作用,而铁棒顶端还覆盖着一层类似于铅的物质,非常类似于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发电的器具。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,他动手做了实验,然后宣布了自己的惊人发现。

这些陶罐,正是2000多年前的发电装置,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电池,只要往陶罐里加入酸性溶液,就能产生微弱的电流。

古人就懂得用电?

卡维尼格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后,大家都觉着这个馆长疯了。要知道,我们现在使用的电池,是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在1800年前后发明的,这之前根本就不存在电池的概念。

现在突然有人跳出来说,2000多年前就有人在用电池了,肯定没人愿意相信这种说法,觉着馆长就是在胡扯。不过, 也有些严谨的科学家,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,做了差不多一模一样的陶罐,然后加入酸性溶液看看能否产生电流。

一两个人实验,验证了馆长的发现,后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实验,都证明馆长的说法是正确的。在实验中人们发现,当陶罐中加入酸性溶液时,确实能产生0.5伏左右的电压。这点电压大约相当于5号电池的三分之一,现在看来根本毫无用处,但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造出电池,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成就了。


就在大家初步相信馆长的说法之后,卡维尼格再次爆出惊人言论,他猜测安息人不仅会制作电池,还懂得把这些电池串联起来获得更大的电力,进而应用到某些生产当中。

电池到底有何用途?

随着之前的观点被证实,很多人已经不敢再随意质疑卡维尼格的言论,大家都达成共识,那就是安息人真的会用电,但对于到底用电做什么,业内一直有不同的意见。

有人认为电力在当时主要用来治病,这是一种与当地信仰有关的特殊疗法,就像现在的鱼疗或电疗一样,当然鱼疗有没有效果我们不知道,但电疗治网瘾,已经成为全网的笑柄。所以说用电来治病的观点,很可能就是滥竽充数的无稽之谈,再说那么低的电压,放在人身上也没啥感觉,这能治啥病?电疗智商吗?

也有观点认为,这是一种行刑方式,这可能是美国人的提法,毕竟使用电刑最多的就是美国。但是电刑最基本的要求是电压要高,0.5伏的电压怎么看也电不死人,别说0.5伏了,就算1.5伏的5号电池,捏住正负极也没啥感觉,难道要几十上百个电池放到一起,这成本属实有点高啊。安息人好不容易弄出来的电池,就搞这?

后来,经过研究和考古发掘发现,这些电池最可能的用途,就是用来给雕像或者首饰镀金,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电镀技术。

考古学家发现古代一些塑像,外表有一层又软又薄的金箔,这是无法通过粘贴或镶嵌完成的,很可能就是通过电镀手段实现的。而且就算在电力普及的现代,伊拉克的工匠们在制作器物过程中,仍然喜欢用先辈传下来的原始电镀方法。

古代电池为何没能流传下来?

既然2000多年前就有了制造电池的技术,为何没能流传下来呢?如果一代代传下来,也许人类的发展史都会改写。

据考古学家分析,这主要有两点原因:

一是出于保密需要。古代可没有专利的概念,只能靠自己保守技术秘密,这就导致技术传承,只能在小范围内以极其秘密的方式进行,我国古代也有“传男不传女”的说法,就是怕技术被传播开,而如果传承人出现意外,很容易导致传承断绝,电池制作技术也可能遭遇了类似情况。


二是当地位置特殊,属于四战之地,不断有敌人想要占据这块文明发达且富饶的土地,常年战乱导致技术丢失,也是不无可能的。

身为现代人,我们一直觉着古人科技水平有限,整天忙忙碌碌却依然维持不了温饱,但很多发掘出来的文物向我们证实,古人也有现代人难以企及的智慧,当年制作的很多物品,依靠现代科技很难做出来,就如越王勾践剑,历经千年而不锈,还有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,比使用铁钉固定的物件还结实。

所以,我们真不能小看古人,也许他们也有很多新奇的发现,只是因为各种意外状况,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,没能流传下来而已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武汉十大高中排行榜:武汉市第一中学进第四,洪山高级中学居第一

    武汉十大高中排行榜:武汉市第一中学进第四,洪山高级中学居第一

    武汉是一座国际化的综合城市,这里有着非常多的大学校园,也有着非常多的学校商圈。一所好的高中或许影响到孩子的一生,所以家长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高中非常重要。武汉的高中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很高的,那么,家长们知...

    阅读: 952

  • 贵州省十大文化遗产:布依族盘歌独具特色(文琴戏上榜)

    贵州省十大文化遗产:布依族盘歌独具特色(文琴戏上榜)

    贵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,居住有不少少数民族,其中黔东南州更是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文化博物馆,整个贵州有着不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那么接下来彩霞奇闻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!贵州省十大文化遗产1、梭戛长角...

    阅读: 694

  • 日本名古屋人口总数2022:日本城市人口排名第4

    日本名古屋人口总数2022:日本城市人口排名第4

    日本名古屋人口总数2022面积:-出生率:-人口总数死亡率:-男性人口:-2,191,279人女性人口:-男女比例:-地区生产总值:-人均支配收入:-查看日本人口数量名古屋人口世界排名名古屋人口数据年...

    阅读: 635

  • 星越L的电动后备箱怎么样 使用效果很不错(人性化的功能)

    星越L的电动后备箱怎么样 使用效果很不错(人性化的功能)

    星越L是一款国产车型,这款车辆的生产厂商是吉利汽车,车辆的级别定位是紧凑型suv。机动车辆的配置越丰富,能够带来的,后期使用效果越好,这一点在使用的时候,是一定要注意的,电脑后备箱,目前是大多数车型都...

    阅读: 185

  • 瑞虎8 PRO的发动机匹配的变速箱 匹配的是7档湿式双离合变速箱(换挡平顺)

    瑞虎8 PRO的发动机匹配的变速箱 匹配的是7档湿式双离合变速箱(换挡平顺)

    瑞虎8 PRO是一款中型SUV,车辆的生产厂商为奇瑞汽车,我国自主汽车品牌。机动车辆的发动机,对车辆使用非常重要,发动机配合变速箱,提供了车辆的动力来源和动力传输。那么,瑞虎8 PRO的发动机匹配的变...

    阅读: 2225

  • 观致3都市SUV怎么样 外观时尚内饰简约安全性能还不错

    观致3都市SUV怎么样 外观时尚内饰简约安全性能还不错

    观致3都市SUV怎么样呢?今天我就给大家评测一下这款车,这款车还是非常不错的,各方面都非常符合现在年轻消费者的需求,并且这款车的价格不是很贵,其报价在12.59-15.19万元,但是这款车究竟怎么样呢...

    阅读: 1933

  • 身上那个痣代表感情运不佳(眼尾痣)

    身上那个痣代表感情运不佳(眼尾痣)

    在相学中,人体上的痣被视为一种瑕疵,而不同位置的痣则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和意义。其中,眼尾痣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部位,据说代表着人的婚姻感情运势。一、眼尾痣眼睛的尾部被称为夫妻宫”,它象征着...

    阅读: 2185

  • 薄情的人有什么面相特征(断眉)

    薄情的人有什么面相特征(断眉)

    断眉、三角眼、双颧高凸露骨等。在中国传统相学中,面相被认为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、命运和感情状况。这些面相特征被认为是薄情的人。断眉如果一个人的眉毛中间出现中断,这可能意味着他内心孤冷,行事绝情。这类人...

    阅读: 2844

  • 女强人面相特点是什么(额头凸显)

    女强人面相特点是什么(额头凸显)

    在相学中,人的面相被认为能够反映出其个性、命运和性格特点。女强人面相的特点包括额头凸显、驼峰高鼻、颧骨高耸、腮骨横张和下巴俏撅。这些特征不仅仅反映了她们的外在形象,更体现了她们的个性、性格和命运特点。...

    阅读: 348

  • 五种靠不住的男人面相特征有哪些(天庭低窄凹陷)

    五种靠不住的男人面相特征有哪些(天庭低窄凹陷)

    天庭低窄凹陷、牙齿过于前凸、没有腮骨、三白眼、颧骨高凸横长。在中国古代相学中,面相被认为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性格、命运和运势。而男人的面相特征中,这些面相暗示着他们的个性和命运可能有一定的缺陷。天庭低窄凹...

    阅读: 831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