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>
  • 考古发现>
  • 中国尖底瓶用途,科学研究改写认知:苏美尔文明源于中国?

中国尖底瓶用途,科学研究改写认知:苏美尔文明源于中国?

2025-02-18 18:58:45阅读量:12 字体:

上个世纪,在仰韶文化遗址中,考古发现众多别具特色的小口尖底瓶,贯穿于仰韶文化的全过程,历时长达2000余年,伴随着仰韶文化的成长、辉煌、衰落。其中,西安半坡遗址的尖底瓶(见下图)与甘肃马家窑遗址的尖底瓶最具特色。

在西安半坡小口尖底瓶的影响下,距今5000年时的仰韶晚期,甘肃马家窑文化又演化出了一种新型尖底瓶(下图,现代手工复原),被称之为“彩陶旋涡纹尖底瓶”。因此,马家窑尖底瓶与半坡小口尖底瓶一脉相承,属于继承与改进的关系。

中国尖底瓶用途,科学研究改写认知:苏美尔文明源于中国?

然而,对于小口尖底瓶的用途,不少学者却出现了重大错误。

起初,学者普遍认为尖底瓶是既省力又方便的汲水器,并将之编进中学教材教辅等(下图),但半坡遗址工作人员与北京大学力学系合作实验,发现尖底瓶汲水并不实用,基本特征是“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”(座右铭源于此,中庸思想也与之有关),装满水之后就会翻倒,装一半才能“正”,因此汲水说不可信。

既然不是汲水器,那么尖底瓶又是什么用途呢?现代科学研究取得重大发现,再次印证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,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发现,让我们不得不对苏美尔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产生新的怀疑,即至少苏美尔文明的部分源头未必不在中国!

尖底瓶的用途:一种新型酿酒器

近几十年来,考古专家采用科学的方法,研究尖底瓶中的残留物,以判断它们的真正用途。

第一次研究,四个不同区域的仰韶中晚期的尖底瓶,距今约6000—5000年,与三个中原地区的前仰韶时期遗址的小口鼓腹罐,距今约9000—7000年,其中之一是贾湖遗址陶器。结果证明,这些陶器都是酿酒器,以黍或稻米为主要原料。其中,距今约9000年的贾湖遗址,再度被证明拥有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酒。


不过,第一次研究的两组样本,中间存在千年间隔,此时正处于仰韶文化早期(距今约7000—6000年),小口尖底瓶初现之时。正因如此,2017年时又有了第二次研究,样本为2件半坡遗址和9件姜寨遗址的不同大小的尖底瓶(上图)。

经过科学分析之后,研究结果颠覆认知,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发表的《半坡和姜寨出土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的酿酒功能》一文,对此有详细分析,其中三个重要结论如下:

首先,所有尖底瓶都有酒的残留证据,而尖底瓶在仰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,表明酒被当时人们普遍享用,而不是少数精英人士的奢侈品

其次,小口尖底瓶属于一种新型的酿酒容器,相比前仰韶时期的小口鼓腹罐,尖底设计更利于沉淀与发酵,至今啤酒厂仍采用尖底设计的罐子酿造。因此,小口鼓腹罐与尖底瓶是一种继承与改进的关系,一脉相承。

第三,尖底瓶口的边沿,存在磨损的微痕形态,而2个姜寨尖底瓶标本中发现芦苇茎叶的证据,表明古人将芦苇吸管插入尖底瓶中饮酒。值得一提的是,使用芦苇管喝酒,在中国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至今犹存(见上图)。


甲骨文的继承:文字印证了历史

随着时代的变迁,到商代时,仰韶小口尖底瓶已经消失不见,但令人惊奇的是,甲骨文上却还大致保留了这一历史,比如“酉”与“饮”二个字形。

甲骨文中的“酉”,本义是“酒”,字形见下图,就是尖底瓶的形象。与之类似“酒”(旁边多了水形,会意酒水)、“尊”(双手捧酒坛)、“奠”(酒坛置于平台之上)、“福”(双手捧着酒坛,准备放到旁边祭台上)等文字都有“酉”字旁,而无论“尊”、“奠”还是“福”都一种礼仪,因此它们这种字形,说明中国“无酒不成礼”习俗的历史及其悠久。

甲骨文中的“饮”,就是一个人伸手扶着尖底酒坛,张口吐舌向一个坛子舔饮的形状。但奇怪的地方在于,喝酒之人舌头似乎是分叉的,这又是什么原因?

上文学者研究发现,尖底瓶中发现芦苇茎叶的证据,说明古人是用芦苇管喝酒的,因此笔者认为“饮”字反映的应该是古人用芦苇管喝酒的场景。

更为重要的是,每一个汉字的背后,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,往往反映了时代的风貌,由此就不得不让人怀疑,“酉”、“饮”等文字,可能不是始于商朝,而是在更远的仰韶时期就已经出现。

其实,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,除了上述文字异常之外,比如距今7300多年的双墩刻符(下图),已经形成语段文字特点,具备了象形、指事、会意三大造字方法,共有630多个符号,被广泛使用于周边地区。因此,中国文字的出现,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,只不过因为文字载体容易腐朽的缘故而失传,又因为甲骨文的特性而部分保留了下来。

中国文化西传:苏美尔的来源?

1921年,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,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“仰韶遗址”,由此揭开了仰韶文化面纱。但安特生认为,仰韶文化的彩陶源于中亚,故而提出了“中华文明西来说”。此后半个世纪,中国考古证实中亚彩陶源于中国,即仰韶文化曾经向西传播,与“中华文明西来说”截然相反。

问题在于:仰韶文化西传之后,对苏美尔文明有无影响呢?不妨先看看以下两点:

首先,苏美尔、古埃及的尖底瓶

苏美尔、古埃及也有大量尖底瓶,造型与马家窑遗址的尖底瓶一模一样,且用途也与中国的一样,都是酒器,古埃及的应该传承于苏美尔,但它们都比仰韶文化要晚一些。其中,苏美尔与古埃及也采用芦苇管喝酒。(上图,古埃及尖底瓶壁画,下图,芦苇管喝酒)

问题在于:马家窑遗址的尖底瓶,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,与半坡尖底瓶一脉相承,但苏美尔、古埃及的尖底瓶却缺少演化过程,那么苏美尔的尖底瓶从何而来?显然,要么违背发展逻辑的自创,要么源于中国。


其次,楔形文字上的尖底瓶

中国亚述学家拱玉书指出:“陶器符号在西亚没有影响楔形文字的起源,就目前所知,楔形文字的起源和陶器符号没有关系。”

简而言之,楔形文字突然出现,仿佛从天而降,所以拱玉书认为是“英雄造字”,即英雄一时兴起造出一套系统的、抽象的文字,故而才没能在中西亚找到源头。

然而,通过下图可见,楔形文字中有马家窑尖底瓶演化出的字形,与中国文字中的“酉”几乎一模一样。既然如此,其他楔形文字的源头是不是也在中国?

仰韶文化西传,至少传播到了中亚,这是已经肯定的事实。而从尖底瓶来看,仰韶文化传播到了两河流域,并对苏美尔文明产生影响,包括部分楔形文字、酿酒饮酒文化等,最终又影响古埃及文明。因此,中华文明对苏美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,如今还说不清楚,但可以肯定的是,苏美尔文明至少有部分源头在中国。

推荐阅读

  • 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(对自身和家族的考量)

    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(对自身和家族的考量)

    陶谦将徐州让给刘备的决定,既是基于对自身和家族的考量,也是基于对刘备的信任和对徐州百姓的责任。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,各地群雄并起,争夺领土势如水火。在这混乱的时代,如何保全自身和家族,成为地方官员们考虑...

    阅读: 1816

  •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(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)

   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(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)

    荆轲刺秦王的失败在于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又低估了秦王的能力。公元前227年,秦国成功地消灭了赵国,兵锋直指燕国。警报传来,燕王喜惊恐万分,但面对强大的秦军摆出的攻势,却无计可施。燕太子丹献出了孤注一掷的...

    阅读: 630

  •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(培养自己的势力)

    朱元璋为何收了那么多义子(培养自己的势力)

    在中国历史上,收养义子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,尤其在朱元璋时代,这一做法达到了顶峰。作为明朝开国皇帝,朱元璋一生中收养了二十多个义子,这些义子的存在不仅成为了他的亲信,也是他为了巩固自己政治地位所采取的...

    阅读: 2422

  • 卢植的学生有谁(刘备和公孙瓒)

    卢植的学生有谁(刘备和公孙瓒)

    在三国时期,英雄辈出,但这些英雄人物的成长过程往往需要有良师益友的指导。无论是家族的传承还是通过拜师学艺,都是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成长的必经之路。卢植是三国时期一位备受尊敬的老师。尽管你可能对卢植这个名...

    阅读: 2810

  • 为什么刘娥被逐出京城(政治斗争)

    为什么刘娥被逐出京城(政治斗争)

    自古以来,朝堂官场的争斗就像是一幅不断变幻的画卷,在这场斗争中,有人因才华横溢而受宠,有人则因权谋纷争而失势。宋朝时期也不例外,其中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便是宋太宗时期,宰相寇准与皇后刘娥之间的明争暗...

    阅读: 2306

  • 别在孩子身上乱玩辛者库的梗 什么是辛者库

    别在孩子身上乱玩辛者库的梗 什么是辛者库

    近日,孩子们在幼儿园养鸡、炒菜的视频在网络平台走红,在劳动时孩子们都很开心,有媒体人称这是辛者库幼儿园”,幼儿园来事反驳媒体人不要乱玩梗。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劳动的初衷是培养动手能力,让他们都...

    阅读: 849

  • 律师称“骨灰房”或涉嫌违法 骨灰房是否影响生活秩序

    律师称“骨灰房”或涉嫌违法 骨灰房是否影响生活秩序

   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,多地出现购买商品房用来放骨灰盒的现象,律师称,如果这样的情况影响周围业主的正常生活秩序,已构成违法。商品房购买是用来居住的,如果进行经营使用这样的行为涉嫌违法,如果骨灰房导致其他业...

    阅读: 2673

  • 救人殉职副镇长被发现时右手高举 副镇长职责是什么

    救人殉职副镇长被发现时右手高举 副镇长职责是什么

    4月4日,因救人失联17小时的众埠镇副镇长被找到,已无生命体征,被发现时右手高举。工作人员称副镇长一直以来都认真负责,工作亲力亲为。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在现场表示,大家心情都很复杂,始终坚信的奇迹并没有发...

    阅读: 2416

  • 清明扫墓后全村人在墓旁聚餐 扫墓后为什么聚餐

    清明扫墓后全村人在墓旁聚餐 扫墓后为什么聚餐

    清明节是中国民族传统的祭祀活动,海南一处乡村的村民在扫墓之后直接在墓地旁边聚餐,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活动。据了解,扫墓后聚餐是当地古老的习俗,全村所有人都会准备祭品,祭扫祖先陵墓之后,不会立即离开全村...

    阅读: 2144

  • 男子举报缺斤少两遭商家殴打 如何举报缺斤少两

    男子举报缺斤少两遭商家殴打 如何举报缺斤少两

    4月2日,江苏一男子在购买龙虾时发现商家缺斤少两,举报后遭到商家掐脖殴打,男子报警之后仍未得到商家的道歉和赔偿,案件还在处理中。这名男子表示其实缺斤少两这种行为并不算特别恶劣,但是商家在被揭露真面目后...

    阅读: 2102

热门文章